飞行圈大事记—中国AOPA飞行技术分会成立!

7日,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在中国总部召开了飞行技术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成立仪式。原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中国AOPA秘书长张峰、分会会长陈建国、大新华航空总裁贾也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沛清以及来自各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相关企业负责人、行业媒体等近50人参加了此次分会的成立仪式。

分会成立仪式上,原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回顾了中国民航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小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鞭策鼓励新一代的飞行员和民航从业者,不断进取,努力学习,为中国民航的进步不断奋斗,在世界民航舞台,展现中国飞行员的风采。

张峰在致辞中讲到,“Owner”和 “Pilot”是民航非常重要的两个核心,中国AOPA一直以来也致力于为该群体服务。成立飞行技术分会就是要团结所有的飞行员乃至爱好者,搭建其与局方的沟通平台,推动中国飞行技术的进步。

张峰.png

中国AOPA秘书长张峰/图 来源中国AOPA

分会会长陈建国详细阐述了分会成立的背景、职能以及前景对于中国民航发展的积极意义。由陈建国以及分会骨干成员打造的“飞行圈”,至今已成立两年多的时间,目前已拥有实名认证会员3600多人,且以每月100-300人的速度稳步增长,这将是分会最大的财富和优势。其不同于以往飞行员专业团体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公司间的壁垒,拥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最普遍的代表性。来自不同航空公司、运行单位、院校、厂商的飞行员都可以齐聚于此,在同一平台上平等交流。受历史条件所限,飞行员与同行同业间的交流一般多局限于本公司,本集团或者本地区,航空公司出于多种考虑,也并不鼓励旗下员工与其他公司交流。而“飞行圈”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技术壁垒,从中国民航全局发展的角度和高度,加强了从业者与同行的交流,为推进中国民航的安全与发展,做出了独到的努力。

陈建国.png

分会会长陈建国/图 来源中国AOPA

副会长周沐教授,总干事周健机长以及干事麦斯云机长都从各自角度谈到了目前民航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分会针对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做出的尝试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他们提到,中国民航由于历史因素,其发展历程与航空业发达国家有显著不同。中国是先有公共商用运输,后有通用特别是私人飞行。这就造成了一方面航空资源成倒三角型配置,大量知识、技术、人才、资金高度集中在121部规范下运行的航空公司,而通用航空和新兴的私人私用航空则缺乏相关资源和支持。另一方面,从事航班生产运输的人员,特别是飞行人员从进入行业就是服务于航班生产,缺乏基础航空知识的积累和历练。我国的飞行员培训,飞行人员的知识技能提升手段,技术研发和对外交流都相对薄弱,缺乏通用航空作为基础的支持。分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利用资料引进,编写翻译,组织技术研讨,开展技术交流,参与标准建立与规章修改等等手段和机会,夯实民航特别是通航发展的基础,为疏通中国民航知识技术的横向纵向交流传播贡献力量。

航空公司,飞机厂商代表也到场发言,对于分会成立表示祝贺,也对于分会的工作寄予了厚望。长期以来,飞行员对于飞机的问题,飞行的问题,机场的问题,法规的问题,只能通过公司内部的渠道寻求答案。而分会则可以利用“飞行圈”这一载体,收集、汇总、分析、讨论,筛选相关疑问及涉及的风险源,及时的与制造商、服务提供商、机场、航空管理当局等单位沟通,咨询求证,并利用“飞行圈”人员分布范围广,运行机场多,运行经历丰富等优势,采集和分析国际经验和案例,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而相关问题的反馈也可以由分会汇总后通过“飞行圈”及时有效地发布和传播。真正做到闭环交流,有效传播。

灰常.png

分会成立仪式现场/图 来源中国AOPA

另外,陈建国还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一些案例说明,飞行员在运行中遇到的许多不顺畅、不和谐、不便利,并不是运行相关单位的主观故意造成的,而是缺乏作为使用者的直观体会。飞行员既是航空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又是管制服务,信息服务,航务服务的使用者。这一独特地位使得他们对于整个运行流程有着最直接,最深切的体会。但是长久以来,飞行员缺乏一个渠道和平台、将有关信息、问题,特别是隐患反映给相关单位。而分会正在筹建的“飞行圈”运行信息交流平台可能正是这一问题的解药。

会议期间,杨元元专门给分会签名赠送了他亲自翻译的《最高职责》,并受中国AOPA委托亲自为各会长,副会长,干事等颁发了聘书。同时,杨元元给分会未来工作提出了畅想并寄予了厚望。

颁证.png

颁发聘书/图 来源中国AOPA

此次分会的成立,使得飞行技术交流又有了新的平台和方式,随着技术交流的深入必将带来飞行技术和安全水平的提升,为中国民航整体飞行安全贡献一己之力!